半岛电竞网站半岛电竞下载两会教育热点深度观察: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赋能中小学教学改革新闻
更新时间:2024-04-19
习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发展数字教育是必修课。《人民教育》杂志特邀请部分全国表委员,深入探讨教育数字化、数字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等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
《人民教育》:教育数字化是今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话题。我们应当怎样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小学教育应当如何锚定与融入数字中国和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
全汉炎: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中国建设大框架中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等各个层面系统推进的,是教育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的重要举措。为锚定与融入数字中国和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中小学教育在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前提下,应当从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数字化教育人才、创新教育模式、加强资源建设、强化数字化教育评价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数字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邹联克:在谋划推动数字化背景下,近年来贵州省主要关注和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夯实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贵州试点应用,切实推动“国家平台”常态化应用;逐步完善贵州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完善“省级平台”优质资源,推进国家、省、市(州)平台互联互通;逐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师信息素养,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学校教师大胆创新应用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转变。
邹联克:我们把用足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首要任务和推动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学校五级贯通的工作体系,推进平台应用形成合力。
倪闽景:近期比较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大型语言模型、文生视频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如果我们国家把握住这次机会,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弯道超车。只有教育领先,人才才能领先,科技才能实现领先。
全汉炎:作为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半岛电竞下载,我对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数字化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等都很关注。对于人工智能,我比较关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明白人工智能的作用应该是“对你赋能”而不是“取代你”。
《人民教育》:国家统筹部署、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起步建设。我们该如何深入理解平台、数据、资源、素养等教育数字化的关键要素?
倪闽景:教育数字化平台、数据、资源、素养的逻辑是,首先需要通过总体架构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上产生数据,对数据的挖掘产生资源,这三个过程都是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也是数字化素养形成的过程。如果没有平台、没有使用,也就没有数据支撑、没有资源转化。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教育数字化必须上下协同共建。
需要强调的是,平台、数据、资源半岛电竞网站、素养这些关键要素的建设和提升单靠教育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信息化企业支持,但是在平台和数据上教育部门必须掌握主动权,这是数据成为资源的核心要义。要培育一批教育数据挖掘的人才,然后通过这些教育和技术的跨界人才,逐步形成学科的核心数据,找到大群体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才有可能借助教育数字化的力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全汉炎:平台是教育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数据是核心要素,资源是重要支撑,素养是关键能力。
邹联克:教育数字化工作要聚焦重点、聚力关键,在平台建设、资源供给、素养提升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实践和研究。贵州从“五大体系”谋划构建教育数字化工作新格局:以资源应用为主体,着力构建平台融合应用体系;以平台建设为基础,着力构建特色资源供给体系;以培训赛事为重点,着力构建数字素养提升体系;以典型示范为引领,着力构建数字教育品牌体系;以理论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实践创新支撑体系。
《人民教育》: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当前区域层面和中小学层面分别需要重点关注和推进哪些工作?
邹联克: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区域和中小学实践层面来讲,近年来贵州持续推进教育信息系统“聚通用”,扎实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阳光校园·智慧教育”项目全面铺开,“互联网+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数字化加快推进。
薛超:目前,宁夏正在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资源、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一些区域和学校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探索,比如银川市实现大数据驱动下的课堂教学精准评价;石嘴山市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吴忠市利通区推动教师研修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中卫市第三小学以人机协同服务教师精准决策,以数据诊断驱动学生能力提升。
全汉炎: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中小学还会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推进工作,这是一个需要逐年推进的系统工程。比如我们学校制定了智慧校园建设顶层规划,成立了信息化发展中心,让全体师生参与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中来。
《人民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如何借助教育数字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学校管理提质增效?有哪些成功经验、创新探索或意见建议?
邹联克:要注重平台、资源、数据等关键要素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中的融入与提升。
在平台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广泛互联互通。努力将各市(州)平台数据接入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所有师生只需一个账号、一次登录就能进入国家和省级平台,通过一个页面就能访问到任意平台资源。
在资源应用方面,我们注重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国家平台应用专家团队作用,帮助边远山区中小学校把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在数据应用方面,我们注重教育数据安全共享。制定有关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数据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等20余项信息化管理制度,在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发布、共享数据资源,加大教育数据服务作用。
倪闽景:学校的数字化过程实际上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比如教室的温控、光控、二氧化碳检测,食堂应用炒菜机器人、洗碗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数字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融入数字化世界;第二个方向是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数字化技术应用,比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阅卷、自适应学习、生成学生成长数字画像等;第三个方向是对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学习,比如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学习计算机软硬件、培养计算思维等。
数字技术在助力中小学治理方面,实际上是学校数字大脑的概念。中小学校一般规模比较小,在数字化层面可能只是一个细胞,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因此中小学校的数字大脑应该是区域数字大脑的一部分。区域在设计数字化基座时,应该考虑到学校这个细胞体运作的基本需要,为学校自主办学、高效管理和决策提供工具。学校数字大脑其核心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就是校园需要有大量的传感设备和自动化设备。这些数据自动采集和汇总从而形成数字看板,可以设置预警,为管理者和各岗位提供支持。比如,现在比较普遍应用的是食堂餐饮的自动感应计费系统,这个系统就十分有利于食堂管理,同时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餐饮并分析营养需求。
全汉炎:当前,各中小学校都在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上,如何处理传统学校治理、教学与数字化的关系,我结合学校实践提几点建议:
第一,理解数字化赋能的潜力与局限,保留传统治理和教学的核心价值。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确实能为学校治理和教学赋能增效,但是教育是高度依赖人与人互动的领域,传统学校治理和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等是数字技术难以代替的。
第二,注重培训和引导教师,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教师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学校要帮助教师掌握新技术、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价值,切实推动数字化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同时也应当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行动计划。
第三,持续评估与调整,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还需要在转型过程中持续评估数字技术对学校治理、教学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另外,为了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学校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数据安全。
《人民教育》:您认为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哪些具体的支持和培训,或有哪些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
邹联克:我们把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作为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通过竞赛和培训两种方式,采取“集中、网络、送培”和开展教师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逐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一是以“培训”促提升。建立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课程体系,打造系列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课堂,构建“省、市(州)、县(市、区)、校”四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能力。二是以“竞赛”促提升。持续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等应用型竞赛活动,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薛超: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研训提效、教学提质、评价提能的实践探索,推动教师角色重塑,形成“师—机—生”一体化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的新范式。构建“云—网—数—端—边”技术支撑体系,有力支撑了区市县校四级贯通、学教研训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实践。教师智能研修中心的建设推进了教师智能化研修、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发展。在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倪闽景: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应用技术的门槛会不断降低,大部分教师在应用技术时将感到越来越便捷教育新闻,一般只需要做一些入门培训就能使用相关技术。而对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开展有关数字化教育特征、规律方面的培训,应该是解决偏教学应用方面的战术性问题,而不是解决纯技术性问题。
《人民教育》: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与教育”是一个热议话题。最近,OpenAI推出首个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您认为教育应当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应如何规避和解决?
倪闽景: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都是利好,因为它能够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可以赋能各行各业。从道理上讲,也必然可以赋能教育行业。但是对教育行业来说挑战性更强一些,可能原来的教材、教法、测试等都需要做根本性调整,那些只会知识传递的教师甚至可能被淘汰,这是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小学教育中最大的风险和挑战。而随着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强,很有可能对教育伦理产生冲击,比如数字分析告诉教师有一个孩子智商可能存在问题,这时教师的价值判断就十分重要——是爱这个孩子,还是放弃这个孩子——这就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
我认为Sora技术本身的底层逻辑依然是机器学习的进化,这只是一个开始。无论ChatGPT还是Sora,显然会深刻改变教育。以Sora为例,它对物理世界有了很好的“理解”,实际上是世界模拟器,应用好这个技术可以比较高水平地判断一个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那么以前只能以纸笔解题的考试就可以转型为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以ChatGPT为例,它对人的语言能力有很好的判断力,那么就可以通过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生的有效对话来判断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应用可能才是教育转型的大方向。
邹联克:数据赋能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特别关注教育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推进数据分类定级,按照机构数据、人员数据、业务数据类型和关键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定级标准实施归类汇聚和定级,推进数据分类分级创新应用。
《人民教育》:近日,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对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或者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您有哪些思考、探索或期待?
全汉炎:我们学校也入选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系统构建了“四维三层”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四维”确定育人维度,将人工智能教育目标划分为四个育人维度。分别是:人工智能意识,指向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敏感度与理解力;技术应用能力,指向实践与探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践创新思维,指向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创新;智能社会责任,指向树立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三层”细化课程层次,包含基础性课程、扩展性课程和特长性课程三个层次。基础性课程是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的需要,对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国家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定位基础性,满足学生的基础发展需要;扩展性课程是学校的各类人工智能校本选修课程,定位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志趣发展和多样化需求;特长性课程是各类人工智能竞赛课程,定位特长性,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依托校内外高端实验室,采取校内外双导师的形式,挖掘学生素养潜能。
倪闽景:以强大算力和算法支持的人工智能将在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上远超人类。人类学习可能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
首先,重新定义知识,从知识到知与识。超级学习阶段的知识是动词,通过学习要实现的是对世界的求知与认识的方法,知与识才是根本。
其次,重新定义学习,从工具到本能需要。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
最后,重新定义创造,从创造东西到创造体验。德国音乐家克劳德·斯塔德曼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而不是传授。实际上音乐存在三次创造,第一次是作曲家作曲时的原始创造,第二次是演奏曲子时的表演创造,第三次是听众欣赏时的领悟创造。人类创造音乐、电影、软件、建筑等东西,是以往人类创造最主要的领域教育新闻,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将在这些方面越来越强大。人类的价值将在第三次创造方面大放异彩,创造体验将成为重点,这需要在教育当中深度应用人工智能,使人的工具化由人工智能替代,进而构建人自身创造和发现的机会。人工智能教育要突出人,而不是机器,这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出发点。(《人民教育》记者邢星)